未来十年宿州市将以“大宿城”为中心、4个县城为副中心、萧砀小城镇集群和灵泗小城镇集群为基础,加快构建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协同互动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全力打造“大宿城”
积极推进“大宿城”战略,加快构建“一主两星三园”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带动辐射力。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北上东进,向南适度发展,进一步做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汴河新区、道东新区、老城区、城南新区综合组团联动协调发展。
汴河新区
依托市高新区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云计算、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优化汴河两岸空间布局,加快两岸滨水、古迹等高价值地段开发,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政务、文化、人居、教育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道东新区
依托职教城和朱仙庄镇,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发展商贸物流等城市产业。结合塌陷区治理,建设休闲水岸,打造滨湖生态旅游、体育休闲、科教文化中心。
老城区
重点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强中央商务区建设,增强城市中心商圈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城南新区
依托鞋城和经开区,重点发展制鞋、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等产业,强化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加快产城融合。推进环湖成链景观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体验旅游、主题公园等第三产业,引入新消费,打造宿州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到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人;到2025年,中心城区实现“双110目标,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
培育壮大两个卫星城镇
高铁产业新城
符离镇
高铁产业新城
依托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高铁站等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建设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合作共建、创业创新示范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完善交通、供电、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加大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力度,形成以市民公园、绿轴长廊、新汴河、新河、街头游园为主的旅游景观区,不断完善园区“吃、住、行、游、购、娱”等城市功能,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赏”的产城融合新城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
符离镇
加快符离“镇当县建”步伐,延续传统文脉,以“运河之滨、千年古镇、居易故园、烧鸡之乡”为建设目标,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培育壮大物流集群规模,重点发展食品、绿色家居、新型建材、新能源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镇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打响“耕读古城、宜居新城”品牌,打造皖北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目的地、宿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宿州北部能源与物流商贸基地、食品与板材加工基地。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
打造4个市域副中心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改为市
打造4个市域副中心
大力实施“555”工程,支持砀山、萧县、灵璧、泗县等4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进一步拉开县城框架,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城镇功能,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和产城融合步伐。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改为市
实施“三治三增三提升”专项行动,以治脏、治乱、治违和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为突破口,提升规划水平、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园林和文明县城,建设特色彰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县城。各县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加快培育若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
砀山
中华梨都、中国果蔬食品加工强县。“以老城突破、新区提升”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果蔬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县城就地城镇化水平。推进老城区、政务新区、开发区、高铁新区“四区”联动建设,提升主城区功能和品位,加快建设皖北省际现代化城市。推进李庄镇“镇当县建”,提升李庄、周寨、关帝庙、玄庙、葛集等中心镇规模和功能,因地制宜加快中心村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5万人。
萧县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依托“一区五园”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大型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力实施“114”城镇化战略,高标准建设凤城新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徐淮宿一体化城镇带上特色城市、徐州都市圈西翼门户城市、生态宜居园林城市。推动杨楼镇“镇当县建”,促进其它乡镇特色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5万人。
灵璧
中国灵璧奇石文化之城。巩固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医药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灵璧石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北部开发区和滨河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速度,推进条件成熟乡镇纳入灵璧城区板块,加快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推进渔沟镇“镇当县建”,打造县域副中心。完善冯庙、娄庄、虞姬、下楼、朝阳5个重点乡镇城加快40个聚居区美好乡村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
泗县
加快建设皖北生态宜居运河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品牌服装、节能环保、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围绕“水韵泗州·运河名城”,改造提升老城区,做精新城区,谋划建设北部新城和站前新区。推进大庄镇“镇当县建”,打造大庄、黄圩、刘圩、草沟四个重点镇,建设80个美丽乡村集中居住区,力争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镇功能,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
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
充分发挥小城镇连城接村、承上启下的作用,坚持规划引领,以产业、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融合为导向,根据小城镇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培育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创新研发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美丽宜居特色小城镇或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载体。重点加强小城镇供排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李庄镇、杨楼镇、渔沟镇、大庄镇等“镇当县建”试点,积极培育发展潜力大、镇区人口达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推动建制镇开展设市模式试点。选择渔沟镇、符离镇等10个左右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积淀深厚小城镇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坚持产业引领、因地制宜、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原则,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到2021年,力争建成省级特色小镇5个,市级特色小镇10个。
海量信息 免费发布 服务宿州 无限可能
编辑推荐